新闻公告
科研新闻
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胡永云教授参加青藏高原北坡科考和中昆仑山气象观测站建立
发布日期:2022-08-25 浏览次数:
  供稿: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   编辑:金钰嘉   |   审核:林金泰


2022年8月8 — 13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等单位联合科学考察队开展了第二次青藏高原北坡综合科学考察活动,并在中昆仑山海拔5216.70米的独尖山建立了气象观测站,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大气与海洋科学系胡永云教授参加了此次科考和气象站的建立。

联合科考队由30多位队员组成,8月9日从新疆库尔勒出发,向南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当晚抵达位于沙漠中心的塔中镇,10日参观了大沙陇沙漠陆气自动观测站和塔中陆气综合观测站,当晚抵达南疆和田地区民丰县。

11日,联合科考队跋涉至海拔5216.70米,一路经历了一日多变的风沙、蓝天白云、雨雪、冰雹的天气,在位于黑石北湖附近的独尖山安装了自动气象观测仪器。

      

于2022年8月11日新建成的位于海拔5216.70米的独尖山自动气象观测站,山下是216国道和黑石北湖


13日,该自动观测站成功通过北斗卫星传回观测数据,并全面投入业务观测。该自动气象观测站是中昆仑山地区海拔最高的气象观测站,为了解昆仑山北坡在不同海拔高度上的降水状况、高海拔冰雹形成机理、高原云降水、水汽输送以及为更准确地预报该地区的天气提供了重要观测依据。

位于塔中镇附近的大沙陇陆气自动观测站


人民日报的相关报道

本报北京8月23日电 (记者李红梅)记者近日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中昆仑山脉海拔最高气象观测站近日建成,已成功通过北斗卫星传回观测数据。

昆仑山怀抱中的塔里木盆地孕育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新疆和田地区便是它与昆仑山脉之间的一片绿洲。一边是低洼的盆地,一边是凸起的高原,南北两侧的海拔高差达4000米。为了解昆仑山北坡在不同海拔高度上的降水状况、高海拔冰雹形成机理、高原云降水、水汽输送通道以及青藏高原西风—季风协同作用,8月10日至13日,由中国科学院、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中山大学、中国气象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等10余家单位近40位专家学者组成科考队伍,开展昆仑山综合科学考察活动。

经过多方论证,科考队最终在新藏线交界处海拔5212.70米的独尖山,建立首个多要素北斗传输自动站。经过调试,该站于8月13日全面投入业务观测。

今后,新疆气象部门还将在中昆仑山脉陆续布设5套自动气象观测站,着力构建东、西、中昆仑气象站网,全面探索昆仑山水汽形成机理,加速提升当地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中昆仑山脉海拔最高气象观测站建成助力提升当地防灾减灾能力

《人民日报》(2022年08月24日 第14 版)



《人民日报》原文链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2-08/24/nw.D110000renmrb_20220824_5-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