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科研新闻
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技术物理系博士生李聪乔荣获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第十三届“晨光杯”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
发布日期:2024-08-26 浏览次数:
  供稿:技术物理系  |   编校:时畅   |   编辑:曲音璇   |   审核:李强

2024年8月14—17日,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第十四届全国粒子物理学术会议顺利举办。赵光达院士、吴岳良院士、赵政国院士、王贻芳院士、罗民兴院士、马余刚院士、高原宁院士、曹臻院士等十余位国际知名学者及来自国内百余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上千名师生出席会议。

会议期间,进行了第十三届“晨光杯”青年优秀论文终评,经前期通讯评审、申请人现场答辩和终评专家无记名投票,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024届博士毕业生李聪乔等三人获一等奖。

李聪乔作为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紧凑缪子线圈(CMS)实验中国组成员,为高能物理深度神经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实验中应用的推动做出卓越贡献。在导师李强教授的指导下,李聪乔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开展密切合作,作为主要贡献者完成的合作组论文《在13TeV质子-质子对撞中寻找希格斯玻色子到正反粲夸克对的衰变》(“Search for Higgs boson decay to a charm quark-antiquark pair in proton-proton collisions at√s = 13 TeV”)于2023年8月7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并获得编辑推荐。该工作首次将基于ParticleNet图神经网络的大半径喷注标记技术成功应用于实验(图1),显著提升了希格斯玻色子与粲夸克的汤川耦合的实验限制,并首次在强子对撞机上观测到Z玻色子到粲夸克的衰变过程。他在该工作中主导开发了新的ParticleNet喷注标记器刻度方案,成功解决了刻度难题,使前沿深度神经网络的大半径喷注标记算法在CMS实验中得以广泛应用。此外,他在高性能喷注神经网络的开发方面也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包括验证洛伦兹对称性在喷注网络中的普适作用(相关论文发表在《物理评论D》(Physical Review D)),以及开发用于加速LHC上新共振态的寻找的基于百类喷注分类的“Sophon模型”(见相关论文)等。这些研究成果在多个高能物理国际会议上展示并引起了一定的关注。

图1:CMS候选事例展示。黄色锥形展示了由ParticleNet算法标记的希格斯玻色子衰变到正反粲夸克对形成的大半径喷注。

延伸阅读:

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晨光杯”青年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始自1999年,面向从事高能物理(包括粒子物理理论和实验、中高能核物理、宇宙线、粒子天体物理和宇宙学)工作的35岁以下(特殊情况下经评委会批准可适当放宽)青年科技工作者,旨在培养与激励青年科技人才的创造和进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