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教务新闻
欧阳晓平院士主讲“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物理学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讲堂:名师面对面”(第十二期)
发布日期:2023-06-12 浏览次数:
  供稿:孙琰  |   图片:黄静雯、周墨、刘国超   |   编辑:时畅   |   审核:欧阳晓平、高原宁

2023年6月2日晚,由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北京物理学会主办的“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物理学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讲堂:名师面对面”(第十二期)在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物理西楼301思源多功能厅举行。西北核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副主任欧阳晓平院士应邀作了题为“科学家精神与科技创新”的报告。本期讲堂由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院长、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原宁院士主持。

“文学需要想象,科学更需要想象。文艺创作是为了表达人类的真善美,科技创新更是为了造就世界的真善美。”屏幕上无人战车全地形试验的撼人场面、江南雨巷丁香般幻影的清冷画面,就这样被欧阳晓平联系在一起。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欧阳晓平展示我国战略高技术领域所取得的重大创新成果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天眼”问天到“梦天”圆梦……一项项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不断书写着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篇章,而每一项历史性科技成就都离不开精神支撑,一部科技自立自强的奋斗史也是一部书写科学家精神的历史。一代又一代中国科学家怀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凭借精湛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野,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构成了科学家精神的主要内涵。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爱国是科学家精神的第一要义。“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说:中国人并不笨,外国人能够做到的,中国人经过努力,也能够做到。“中国氢弹之父”于敏说:我自幼对民族所受欺压有切肤之痛,为了祖国的安全,我愿意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中国的“核司令”程开甲说:如果我不回国,不到试验场区,可能个人会有更大的成就。但是,肯定不会有现在这么幸福。因为我把一切都献给了祖国、献给了国防科技事业。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说:当祖国需要我一次把血流光,我就一次流光;当祖国需要我一滴一滴流血的时候,我就一滴一滴地流!参与中国全部45次核试验任务的林俊德说: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核试验,我很满意。究竟是什么让他们矢志不渝地开拓我国核武器事业,一辈子“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欧阳晓平直言,“是以身许党报国的赤子之心,是终生为国铸盾的奋斗情怀”。

欧阳晓平强调科学家精神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宝贵财富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唯有建立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深厚根基上。

欧阳晓平以发明液态低聚物单原子层石墨烯合成技术及系列应用为例,从创新的内涵本质、动力、要素、途径和关键环节及创新素质培养和创新文化培育等多个方面阐释了一位从事先进脉冲辐射探测技术原理、探测器件与系统研制及实验诊断技术研究的实验核物理学家对“创新之道”的体悟。他指出,创新的本质是一个从无到有、从“0”到“1”的过程。他强调,“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我们既要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也要有“用一把钥匙,敲着厚厚的墙”的从容。他鼓励同学们在追求创新的路上,始于热爱,贵在坚持,像激光一样单色性好、方向性强、能量集中,像中子一样舍去自我,诱发链式裂变反应,为推动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释放更大能量。

欧阳晓平在激光全息实验室(侯艺兵摄,收录于《中国工程院院士》系列画册第11卷总第1887页)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新一代北大物理人更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把科学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让探索成为青春拼搏的主旋律,让创新成为青春担当的座右铭。

报告结束后,欧阳晓平讲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自己来到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技术物理系的进修经历。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学习,还是学习,“在北京一年,只去过一次香山,其余时间都是在校园里度过的”;他说,“学习就必须求真学问,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这番平实自白赢得了台下“物理卓越计划”2022级本科生、“物理卓越营”2023年学员的惊叹和掌声。

同学们思考着如何瞄准“木桶原理”中的短板、缺项和未来需求

高原宁(右)向欧阳晓平赠送“物理卓越计划讲堂:名师面对面”感谢牌

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颜学庆教授、马文君教授、王思广副教授及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部分师生等现场出席。

感谢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1991级本科校友黄慧靖慷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