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教务新闻
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举办“课程思政”专题讲座-“原子物理学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认识、实践与反思”
发布日期:2020-08-22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和认真领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和学校有关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文件精神和要求,帮助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教师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充分挖掘各类专业课程的“思政要素”,提升教师的课程育人的意识和能力,总结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8月17日,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邀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理论物理研究所刘玉鑫教授为全院教师分享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与心得,各系所中心教师代表共100多人参加了本次webex线上讲座,讲座由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副院长彭良友教授主持。

刘玉鑫教授首先介绍了国家、教育部和学校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政策及相关文件发布的国际国内背景和具体内容,接着刘老师从课程思政的理念与内涵、课程思政育人元素的挖掘及融入、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以及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与思考四个方面展开分享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与心得。

首先刘老师强调建设一流课程,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其核心工作,同学和老师要敬畏教育、敬畏教学、敬畏课堂、敬畏讲台,才能真正做到课程有魂有品位;通过对具体专业知识、技能进行深入分析理解、总结课程科学体系形成的过程以及科学研究方法应用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观和世界观,从而提高同学们作为一个国家的自然人的品质,提升创新能力。具体解读为,第一,课程思政的框架要素包括教师思政、专业思政和课程内容方法思政,三者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教师思政是关键,专业思政是基础,课程思政是核心;第二,课程思政的目标是通过遴选课程知识点,构建与“课程思政元素”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课程知识体系,做到既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又实现思想引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第三,要帮助同学们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包括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科学方法。

在课程思政育人元素的挖掘及融入方面,刘老师分享经验,包括把握课程特点以及课程的“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能力提升为目标,发挥教师个人优势,建设一流课程。

课程目标方面,课程思政的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我们要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育人功能,以科学文化育人、以德育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推理和批判能力,家国情怀和献身国家的精神,以及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能力;课程内容方面,要注重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有完备性、系统性、逻辑性、思辨性,能够科学解释物理学科的核心原理和思维方法;有前沿性和时代性,能够反映社会和学科领域发展新成果和新趋势;课程特色: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中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表现;教学形式方面,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同学积极参与,引发同学深度思考;教学组织形式上,要注重互动性、课堂对话和探究式及研讨式,构建开放课堂,线上、线下和混合式等教学手段运用合理。

紧接着刘老师以《原子物理学》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详细地介绍了如何将挖掘原子物理学课程思政育人元素并将思政教育元素有机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原子物理学有明显的基础性、前沿性和创新性,是自然观与方法论有机融合、科学研究方法成功应用的典范,通过课程思政建设达到掌握思想方法、立德树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目标。

最后刘老师总结到课程思政是方法、不是加法,是焦点、不是终点;课程思政是教师厚积薄发、自我提升的过程,需要教师加强思想学习和业务学习,加强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好相应积累,同时注重协作沟通以及师生交流。课程思政过程中要避免“两张皮”,整体可分为掺杂、融合和化合三个层次,教师应争取达到有机化合的最高课程思政水平。

此次专题线上讲座是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参加讲座的教师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高质量的专题讲座,对“课程思政”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作为课程思政的推进者和立德树人的实践者,深刻理解了立德树人是一线老师们的重要职责,明确了教师在大学教育特别是教书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如何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有了启发和收获,受益匪浅,增强了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信心和决心。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后续还将开展一系列活动,切实落实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培养,发挥每门课程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进而提高拔尖人才培养质量。